毛足鼯鼠是什么意思,毛足鼯鼠拼音,毛足鼯鼠近义词,毛足鼯鼠反义词
毛足鼯鼠
毛足鼯鼠读音发音
词语解释:
拼音: máo zú wú shǔ 体征 体长178-260mm,尾长102-158mm,后足长约33mm,耳长约17mm。颅长约41.3mm;颧宽约2mm;颚长约21.:mm,眶间宽约7mm,鼻骨长约11.6mm;乳突宽约19.5mm,听泡长约9.4mm,上颊齿列长约8.2mm。 耳后缘有缺凹,其基部前后各有l长的毛簇,体毛密厚柔软;头部上面及体背面呈光泽的红褐带橙色,并有黑色闪光,有的呈棕褐色,也有的呈浅黄带赤色,杂以褐斑或花白细斑坟,皮翼黑褐色,略带赤褐色,其前端边缘呈鲜锈褐色:尾毛蓬松,略呈左右对分状态,尾上面淡栗褐色或灰褐色。体腹面一般为淡赤褐色或浅黄色或谈棕黄色,有时白色。前后足呈褐色或黄褐色,足被以长毛.将每一个爪部分遮盖起来。 颅骨略为狭窄,其宽约为长的60.5%,鼻骨长明显超过眶间宽,其后端中间尖突,略超出出前颇骨后端。眶后突不发达,短而尖细,其前方无凹刻。脑颅甚力拱隆:腭骨后缘中间有尖突:颊齿齿冠低,第一上臼齿前专的1个前臼齿齿冠不超过第一上臼齿的齿冠面积。 分布 栖息于原始林中。 分布于广东.海南.云南和台湾等地。国外分布在锡金.阿萨姆、缅甸和印度支那。 亚种 本种已记我的有5个亚种。我国已知的有2-个亚种: 1. 指名亚种 体背面红褐色,体腹面淡赤褐色。分布在云南西南部,贵州的金沙.凯甲、榕江、净山和广东的瑶山等地。广西和湖南西部也可能有分布,国外见于锡金和印度的阿萨姆。 2. 台湾亚种 体背面浅黄带红色,杂有褐斑,体腹面淡黄色。分布在台湾北部。 除上述2个亚种外,分布在海菊中南部坝王岭和尖峰岭等山地的毛足鼯鼠,体背面棕褐色,间有花白细斑纹,体腹画毛淡棕黄色,与指名亚种和台湾业种毛色均有所区别,因此也可以说是另一个亚种.
词语分字解释
- 毛(máo)
毛 máo(ㄇㄠˊ)
(一)、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:毛笔。羽毛。毛织品。毛骨悚然。轻于鸿毛。
(二)、像毛的东西,指谷物或草:不毛之地。
(三)、衣物上的霉菌: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。
(四)、粗糙,没有加工的:毛布。毛估(粗略地估计)。毛坯。
(五)、不是纯净的:毛利。毛重。
(六)、行动急躁:毛躁。
(七)、惊慌失措,主意乱了:把他吓毛了。
(八)、小:毛病。毛孩子。毛毛雨。
(九)、货币贬值:钱毛了。
(十)、量词,用于钱币,等于“角”,一圆钱的十分之一:两毛钱。
(十一)、姓。
- 足(zú)
足 zú(ㄗㄨˊ)
(一)、脚:足下(对对方的敬称)。足迹。足球。足坛。失足。高足(敬辞,称别人的学生)。举足轻重。画蛇添足。
(二)、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碗足。
(三)、充分,够量:足月。足见。足智多谋。
(四)、完全:足以。足色。
(五)、值得,够得上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(六)、增益:以昼足夜。
- 鼯(wú)
鼯 wú(ㄨˊ)
(一)、〔鼯鼠〕哺乳动物,形似松鼠,能从树上飞降下来。住在树洞中,昼伏夜出。
- 鼠(shǔ)
鼠 shǔ(ㄕㄨˇ)
(一)、哺乳动物的一科,门齿终生持续生长,常借啮物以磨短,繁殖迅速,种类甚多,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,并为害农林草原,盗食粮食,破坏贮藏物、建筑物等(俗称“耗子”):老鼠。鼠胆。鼠目寸光。投鼠忌器。鼠辈。
(二)、隐忧:鼠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