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窠是什么意思,龙窠拼音,龙窠近义词,龙窠反义词
(一)、即龙华树。
清 金农 《冬心画佛题记》:“佛之 化城 ,城中有无忧林,林中有十二种树,龙窠其一也。”参见“ 龙华树 ”。
(二)、指 弥勒佛 。
弥勒佛 成道于龙华树下,故称。 清 金农 《冬心画佛题记》:“ 李公麟 画长带 观音 像, 关仝 画 龙窠 佛像, 董源 画 定光 佛像, 黄居寀 画著色 观音 像。”
一种可以治疮瘢的石子。 唐 冯贽 《云仙杂记·龙窠石》:“ 中山 僧 表坚 ,面多瘢痕,偶溪中得石如鸡子,夜觉凉冷,信手磨面,瘢痕尽灭。后读《博异志》,曰:龙窠石,磨疮瘢大效。
龙(龍) lóng(ㄌㄨㄥˊ)
(一)、传说中的一种长形、有鳞、有角的神异动物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作雨:龙舟。龙灯。龙宫。龙驹(骏马,喻才华出众的少年)。画龙点睛。龙蟠虎踞。
(二)、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:恐龙。
(三)、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,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:龙颜。龙体。龙袍。
(四)、姓。
窠 kē(ㄎㄜ)
(一)、昆虫、鸟兽的巢穴:窠巢。狗窠。
(二)、借指人安居或聚会的处所:“抛却山中诗酒窠”。
(三)、古同“颗”。
(四)、〔窠臼〕指文章所依据的老套子,陈旧的格调。
(五)、古同“棵”。